東京留學日誌﹣柴又、龜有、根津、池袋(Day3)
遲來的更新。
考慮過後還是決定把當天底片沖好後才發文,這樣看起來會比較連貫一點,所以之後的更新可能也會有一點Delay。
第三天一早去了在東京圈東北部的柴又,因為這次的住所在西新宿,一西一東,經過多次轉線,花了大概一小時才到達柴又。
柴又是東京的下町之一所謂下町指的就是靠近海域河川的工商業集中地區也就是一般庶民勞工階級聚集居住的地方。現在的柴又還保留了不少那時候的建築,走在街上,很有味道。
在柴又車站出來後沿著路走到柴又帝釈天,是有著三百多年歷史的老神社。
帝釈天也叫因陀羅,原為印度教神明,主管雷電與戰鬥,後為佛教所吸收,成為佛教的護法神,而這裡就是供奉衪的地方。
剛到柴又就被這頭在表演的猴子吸引,穿起紅色衣服的他相當帥氣。
可愛的日本小男孩,啊啊啊啊啊。
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把道教列為國教,同時日本天皇也被賦予神性,所以從那時起日本民間的佛教信仰與儒家思想便日漸衰落。
別過柴又後來到龜有,不過並沒有拍到什麼照片。
龜有之所以會世人所認識,大概全都是烏龍派出所(こち亀)這套由1976年開始便連載至今的國民漫畫所致。
現時在龜有設有十多個銅像,不過我對這套動漫沒太多熱情,所以就沒有一一去拍了。
其實很多大家熟識的日本動漫也有在日本實地取材,而那些地方都會設有像上面一樣的地圖讓有愛的朋友去朝聖,舉例說我最愛的「夏目友人賬」就是在熊本取景,而劇場版快要上映的「未聞花名」就是在秩夫市,所以日後要到日本旅遊的話也可以按自己喜歡的動畫來選目的地。
話說兩年前我來日本的時候也有去過日劇「Buzzer Beat」中山下智久經常到的籃球場去看,呵呵,不過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在龜有吃過午飯後便繼續乘地鐵到下一個目的地,根津。
根津最著名的,就是根津神社,這裡傳說是1900年前日本武尊所創建的古老神社,不過已經不可考了,現存的神社正堂為第五帶幕府將軍德川綱吉於1706年所建,現已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遺産。
來這裡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拍一面的這個景色,這條小路建滿了小鳥居,十分特別,用相機實在拍不出它的美。
在神社內有一塊「文豪休憩之石」,據說日本文學家夏目漱石、森鷗外等都曾坐在上面推敲構思。正因為這些近現代的文豪將根津神社描繪在自己的作品裏,而使得這裏更廣為人知。
夏目漱石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之後有空的話將會安排一天去尋找他的足跡。
沿路經過的燈籠店。
根津是東京的散策名所之一,簡單舒服的街道,感覺相當不錯。
這裡就借機會說明一下散策和散步的分別。
日語的「散步」,主要是指散心、漫無目的、隨意走走的活動,而「散策」呢,就比「散步」多了欣賞、感受四周風景的意思,所以在這裡更適合用來形容我的走法。
鏡頭一轉,回西新宿換了裝備後便出發往池袋的SunShine City去拍夜景。
在Sunshine City上的觀景台是需要收費的,不過在看到60樓上的360度景觀後便覺得620YEN實在值回票價。
相信大家也知道我很喜歡在高空瞰視城市,又或是說,比起綠油油的森林,我更會欣賞都市的美。
像積木一樣。
在SunShine City的觀景台可以無阻隔遠望晴空塔,這棵天空樹還真是高得可怕。
然後是四個方向的廣角作品。
南面。
光得刺眼的池袋區。
北面。
最後再拍一張入黑後的天空樹。
在Sunshine City下來後看見池袋車站附近有不少街頭音樂人,在低光環境,Noctilux也就大派用場。
那麼第三天就寫到這裡,待續。
請問你喺SunShine City影夜景嘅時候, 用幾多mm嘅鏡呢? 其他東京展望台,例如六本木ヒルズ森タワー, 貿易センタービル展望台......等等....當影wide angle時,是否同一支鏡?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