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鄉﹣維也納
在維也納拍的相片已上傳得七七八八,所以今天就把在維也納的遊記給寫完好了。
關於如何去寫這次奧地利斯洛文尼亞之旅這個問題其實我想了好多遍。因為害怕打長文的關係,原本是打算把景點分開來寫或是把建築街拍分開來寫的,不過後來發覺有些照片太難分類,寫起來也會有不連貫的感覺,所以最後還是決定以每個城市一篇長文來記錄這次十三天的旅程。
這次的路線如下:
Vienna, Austria->Graz, Austria->Ljubljana, Slovenia
Graz並不是太有名的旅遊城市,之所以會在那裡逗留全因為Graz是Vienna和Ljubljana的中間點。
Vienna比較偏向是文化豐富的城市,Ljubljana則是自然景色較多的地方,這樣的行程既有Cultural side的東西可看,又有Natural side的東西可拍,算是取得了一個不錯的平衡。
那現在就先來看看維也納這個世界知名的音樂之都吧。
第一天晚上到步,這個弧形設計的機場便映入眼簾,選色設計都不錯,所以拿著行李的我還是跑了上一層去拍一下。
第二天一早便到了座落在維也納中心,有著超過五百年歷史St. Stephen's Cathedral,古典味道濃郁,是我喜歡的風格。
更有趣的是在入口上方還有彩燈投射出不同顏色的光線打在柱子和天花版上,這種設計我還是第一次看到,效果相當不俗。
既有美感,又保番了古舊的感覺,真佩服他們的創意。
第一次帶上魚眼鏡頭去旅行,這顆以一千港元投得的鏡頭放在5D上也有很不錯的表現,也彌補了我沒有超廣角大光圈的缺口。魚眼鏡頭十分適合拍攝這類宏偉的建築,誇張的視覺更能突顯主角。
這裡不得不吐槽一下,St. Stephen's Cathedral的每個區域都要收費,無論是中央教堂、北塔、南塔、展覽室都要付錢,買套票的話也要超過10歐,貴得好怕,所以我只去了感興趣的中央區和南北塔。
南塔設有升降機,頂部是一個露天平台,可以飽覽維也納的景色,同時也可以看到上圖右方教堂有趣的屋頂設計。
比起南塔,北塔的頂部雖然是室內,又設有玻璃窗,但卻能看到較美的景色。
值得留意的是北塔沒有升降機,需要爬一條Spiral旋轉樓梯才能到頂,個人覺得還滿累人的,值不值得付錢做運動就見人見智了。
總括來說,對於St. Stephen's Cathedral我還是挺滿意的,也不會像倫敦的St. Paul Cathedral一樣禁止攝影。這位韓藉小哥是Opera Ticket的銷售員,在St. Stephen's Cathedral門前總會有一群穿著特別服飾的人向途人賣票。雖然沒有光顧他,但也聊了一陣子。
別過教堂後到了著名建築師百水的公寓。百水是近代有名的藝術家和建築師,其風格類似巴塞隆那的傳奇人物高第,都是以前衛、有趣為賣點。值得注意的是他老婆是日本人,而百水這中文名字也是由她太太起的。
由於百水公寓是私人物業,所以無法參觀,在外面也沒有找到好的角度去拍它,有興趣的請自行Google去。在公寓旁有一個百水藝術村,裡面有一間Open Bar和幾間手信店,生意看來不俗。
午後天氣變差,所以當天我把剩下的時間都拿來回到舊城區逛教堂和修道院。
街上有不少貴森森的馬車。
雖然維也納舊城區一點都不大,但卻建有大概十間教堂和修道院。
如果是以前的我,大概每間教堂都會拍一兩張,但現在的要求已經變得更高,沒什麼特別的都不會拿起相機去拍了。
這算是好事還是壞事?
第三天是天氣最好的一天,所以一早便乘公車到了維也納近郊的Kalenberg。
Kalenberg不是一個很高的山,所以我也沒想過原來山上還留有厚厚的積雪,算是一個驚喜。
在山頂上能眺望維也納森林的景色。
冬日下的葡萄酒莊別有一番風味。
就在我拍得過癮的時候,腳突然一滑,整個人就摔倒在地方,70-200 F4L IS就這樣給撞壞了。這是令這次旅程美中不足的地方,除了因為摔壞鏡頭而心痛外,每次看到可以用長焦鏡頭拍照的場景都會感到可惜,以後還是要更注意一點,唉。
關於小小白,因為聖誕其間店鋪都沒在開的關係,現在還不知道送修要多少錢,總之就是悲劇了。
懷著傷感的情緒,那天我從山頂走回了地面,沿途的風光其實滿好的,但卻有點開心不起來。
不過路還是要走,過了一小時左右心情已經平伏下來,畢竟都發生了,也沒有辦法挽回。每次遇到問題,我總是很快看得開,這大概是我的優點吧?但我可不想經常這樣的是啊。
回到地面後到了附近由百水先生設計的垃圾焚化爐,可惜本體正在修建,所以只拍了塔上的控制中心。這座長期都在噴煙的焚化爐使用了高科技的過濾技術,每天都透過焚化來為週遭的學校和居民供電。
乘著這天的好天氣,我在日落前到了河對面的多惱塔。
塔頂是露天的,能夠360度從155公尺的高度向下觀賞一望無際的維也納景色,算是喜歡攝影的人必去的一個景點。
塔上當然少不了的設有餐廳賺錢,個人滿喜歡這張的,ZE50的銳度和散景都十分討喜。
日落前的最後一線陽光。
Magic moment,不過今天的煙霞還滿多的。
一直等到天黑拍夜景,在負十多度和強風陣陣的環境下拍攝的確需要相當強的毅力,忍受著寒冷的天氣,我還是把要拍的都拍了。
在塔上的風比我想像中要猛,曝光超過兩秒都會有被風吹晃的情況出現,所以這只好全開光圈來拍,伴隨而來的是明顯的黑角。
離開前有掙扎過要不要換TSE來拍一張,最後也做了,在一遍平原上矗立的商業區實在有鶴立雞群的感覺。
第四天因為天氣不太好的關係,所以大部份時間都留在室內和在城裡逛,早上首先到了博物館區。
上面兩張是在國立美術館所拍,想不到魚眼的出場率還滿高的。
維也納的國立美術館是全世界第四大的藝術博物館,館內除了展品吸引外,這棟建築物本身也設計得相當精緻,其中以上面的咖啡廳最為突出,這種新文藝復興風格相當合我的胃口。
在館內看見有人在畫彷製品,就畫功來說絕不比原作遜色。
在國立美術館對面的是擁有相同建築風格的自然史博物館。另外,十九歲以下的青少年到美術和自然史館都不用付入場費,還好我剛好十九歲,著實省了不少錢。
不是免費的話我大概不會逛這裡吧?對生物什麼的其實不大有興趣。
然後走到了City Hall,意外的貴麗堂皇。
紅色的地毯感覺就是不一樣。
在City Hall外面有Christmas Market,還看到有師公在造曲奇。
不過在我眼裡Christmas Market也只是騙錢的玩意,賣的東西明明平日都可以買到。
運用移軸的功能創做出特別的視覺,橙色的線條和正在開動的地下鐵為亮點。
魚眼也可以這樣用。
然後這天晚上回到了舊城區來一點晚安的街拍,Magic Moment配上街燈,好美麗的色調。
ISO1600的雜訊還是有點多。
專心的樣子。
這個動作我們經常都會做吧?這位叔叔的表情很配合。
很自然的場景。
在現在這個年代,無論是哪個地方的年輕人手裡都不能沒有智能電話哩。
很土的皮褸,嘿嘿。
Bokeh Hunter。
像這樣隨意的在街上抓拍其實滿有趣的,只要面樣夠厚,大概不難拍到好作品,剩下的就看運氣。
總括來說,維也納給我的印象是一個現代化又不失古典味道的城市,治安好,街道清潔,交通系統完善,是相當適合旅遊的地方。
在Hostel結識到一位剛剛當完兵來歐洲旅行的韓國人、和一位同齡的阿根廷少年彈了一晚吉他、還跟一位在越南當老師的叔叔做了朋友。雖然我們都只是對方人生中的一位過客,但是我相信當一位過客也是一種緣化。
在冬天的維也納也能遇到藍天白雲的日子,其實已經相當幸運,至於摔壞了的鏡頭嘛,還是別提好了。
很喜歡你室內的作品
回覆刪除整齊的構圖拍出了建策的幾何美,好漂亮
每次看到你的作品我也想出國闖闖,畢竟還年輕,可是勇氣仍不夠:|
其實真的沒什麼可怕的,外國人對遊客都滿不錯,每次問路什麼的都可以得到熱心的回答,所以趁著年輕多去闖吧~
刪除家人打算送我去加拿大留學
回覆刪除其實心裏也決定去,但仍害怕,仍依掛香港
香港有的東西加拿大也會有吧,那裡滿多中國人啊,出國留學是人生裡千金都難買到的寶貴經驗,請珍惜。
回覆刪除謝謝你,((嘿我是十五歲的哪位
回覆刪除不會~
刪除嗨~我是台灣人
回覆刪除看到你在Mobile01發的文好奇來看的
想不到你居然還比我小一歲
真的蠻勇敢的,也很幸福,這麼年輕就能擁有這樣的器材還有出國
去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都不便宜吧?
阿,忘了說一點最重要的
刪除我很喜歡你的照片
每一張都讓人看了就想立刻買機票
因為在倫敦唸書,機票還好,住跟食都沒有花費很多所以也沒有用上很多錢。
刪除不過很幸福我也是知道的,就是這樣我才想好好地利用它,謝謝你的欣賞~
維也納這一篇的照片都好棒喔!!
回覆刪除塔上餐廳那張真的好美好美
我也喜歡那一張的發色、氛圍
讚。
謝~以小品來說那張真的很不錯啦。
刪除ADHK 香港應用開發 - App Development Hong Kong
刪除專業香港公司App開發
服務查詢: 3481 3911 / info@appdhk.com
Wesbite: http://www.appd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