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大東登山記
一週前看到週日的天氣還不錯就約好了女友登山,在青衣吃了點東西後坐上東涌線不消一會就抵達東涌市中心。登大東山的話基本上都是由伯公拗開始,從東涌市中心坐巴士去,大概只要20分鐘。等巴士的位置意外地少人,第一班車就能上到。
經過道路兩旁的高樹,陽光像跑馬燈一樣照進巴士內。凝視著車窗外地的風光,我打開了伍々慧的「風待ち」和女友一起聽了起來。伍々慧是新生代的日本指彈結他手,沉穩的歌裡沒有炫耀什麼技巧,但卻很能牽動情緒,比起很多歐美指彈來得耐聽。這也是普遍對日本指彈的印象,沉穩也是一種技巧,甚至比炫耀技術來得更難。
伯公拗處中鳳凰山和大東山中間,下車後很快就找到上山的路,這條路我曾經走過。「那是幾年前的12月31號,我揹著一機四鏡爬過這裡,相同的畫面,只是現在多了一個人在旁。」「所以多了一個人有什麼不好嗎?」「只是有種回不去的感覺,對於青春和熱情。」人大了,變得怕累,也不想麻煩。好的照片往往是意外的風景,為了不想麻煩算計太多,結果一直在拍意料之內的景物。我清楚知道這是我停滯不前的原因,所以最近一直都在勸自己多接觸新事物。
山上的天空呈鮮藍色,就算身處山腰也能感覺到和地面時的差別,不過是短短數百米的距離,看起來卻有這樣大的差別,也是神奇。上大東山的路前半盡是梯級上坡,才走了十多分鐘,兩個平常不做運動的人就已經喘氣到說不出話來。「我想差不多可以原路回去了。」登山大概需要兩小時,才走了八分一已經累成這樣,我開始後悔這樣把她拉進來,不過都來到這裡了,當然不能就這樣放棄。「再堅持多一會看看吧。」
走在無盡的梯級又過了好一會,我們的身體也慢慢地適應了上山的節奏,喘氣也變少了,也能好好說話。這次我沒再帶太多器材上山,只拿了兩支定焦鏡交替拍照。老實說上山時真的太累,跟本不會想停下來拍照,心裡只想著如何快一秒登頂,讓事情快點結束。
撇開溫度不談,香港並不算是一個四季分明的地方。樹的品種大多為常綠常綠樹,秋冬也不會像國外一樣看到滿滿的枯枝,唯獨是在山上,四季的分別顯然易見。我喜歡秋天的山峰,大東山也好,大帽山也好,就算沒有芒草也能看到一大片金黃色的平原,是秋冬獨有的一層地毯。
捱過初段的梯級後路也變得比較好走,爬過一個又一個的山峰後終於到達爛頭營,終於迎來眼前的景色。爛頭營一帶人還是滿多的,拍出來可能看不見,但山上基本上到處都是山,超級熱鬧。
芒草之美,在於逆光下那精瑩通透的細節,千辛萬苦,就是為片光景而來。
遠方看到一間高掛童軍旗的石屋像路標一樣座立在小山丘上,眼看時候還早,就繼續沿著路越過人群慢慢走過去。
那邊實際上並沒有想像中的遠,石屋內是一家打算今晚在這裡過夜的外國人,做著一些打掃的作業。閒聊後才發現原來他們就是石屋的主人,說是假日來度假來著,也是寫意。
我們在石屋旁的石頭上坐下休息,回頭眺望大東山的景緻,有種似層相識的感覺。
聊著聊著很快就到了日落時份,從石屋走回爛頭營的時候太陽已經被大東山峰蓋掉,實在有點可惜。為了以最快的速度下山,這次我們選了原路折回。
翻過山頂後終於找到能看到夕陽的地方,雖然芒草沒有山上美,但拍出來還算不俗。
實際走起來還是覺得下山比上山容易,特別是前段的梯級,對腳力消耗很大。大概一小時過後就回到伯公拗等巴士,總算是趕在天黑透之前成功下山,也完滿結束這次登山之旅。那麼大東之旅寫到這裡,很久沒有寫這樣長的遊記,想說這裡大篇大部份都在香港的經典Book Cafe十大書坊等人時寫完,HKD24/小時在旺角換來一個寧靜的空間其實也還滿划算的,下次言之尚早見。
身邊多了一個人,這份秋意變得更美
回覆刪除上年12月尾唔知死我帶晒帳篷,床墊,吹氣泵登山兼過夜,又攰又凍,上山攰到提唔起勁攞相機出嚟用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