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雜影

短篇。

.

部落格一直沒有更新,我也知道很難拿剛去完柏林來作籍口,說到底還是自已懶。

Find me.

這次想要分享在香港其他廢墟拍的照片,不過其實也沒有很多張。

簾。

確切地點還是不透露了,有心人絕對能找到。

Rooftop.

剛去完柏林,Graffiti已經見怪不怪。

Lead me there.

神光。

文字獄。

字是倒著寫的?

.

短到不能短的更新,印度中篇遊記大概會在下週日前打完,請期待,另外Flickr其實每天都有上傳新照片,也可以關注。

下次見。

留言

  1. 很喜歡照片的顏色,恰到好處,不張揚,構圖更不用說了。

    您好,我是興趣使然的街頭攝者王同。

    回覆刪除
  2. 尚早巴打,想問支Sonnar 55.8篇文幾時有?其實我好好奇,點解呢支標準鏡要用Sonnar結構?
    如果問RX1或者FE35mm2.8點解係Sonnar,我都可以答因為Biogon唔適合數碼機,而Planar,Distagon又體積大所以逼住用Sonnar。
    但支Sonnar 55.8鬼咁大支,我又唔覺得係因為體積問題所以唔採用Planar。
    就算比較重量,SAL50F14都只係220g,但Sonnar 55.8卻有281g。A7(r)作為輕便機,zeiss採用Sonnar作為標準鏡頭好似真係有特別嘅諗法。
    咁比較畫質,從歷史上睇,早期50mm f1.5 Sonnar推出係為咗減少空氣接觸面增加抗眩光能力及提供高速鏡頭,其畫質實在唔算好;後來新C Sonnar話再現經典,雖然鏡頭其實已經重新設計銳利度好咗好多,但比起zeiss現代嘅改進型Planar,畫質仍有所差距。即使Sonnar 55.8已經再次被zeiss改進以提升畫質,我覺得都不如直接使用現行Planar結構來得直接。
    最後我覺得最大可能是為咗散景,因為大部份人都覺得Sonnar散景十分悅目。但我認為散景漂亮與否,真係各花入各眼。zeiss作為光學大廠,應該唔會單純玩弄散景,以此作為考慮j就採用Sonnar成為a7(r)暫時唯一標頭。
    還是zeiss其實另有考慮,以55.8 Sonnar試水溫,以後會為a7(r)推出其他採用Planar嘅標頭如50.4甚至50.2?
    唔知巴打你點睇?

    回覆刪除
    回覆
    1. 巴打好有研究,我仲味影夠相出文,我諗要四月初要寫到,下面我既意見都係亂up,因為對光學設計無乜認識。

      35用Sonnar係好合理,Biogon易紅閘,以前T2、T3都係用Sonnar。

      至於50,我之前有聽過Planar全開多數會軟,當然Makro-Planar另計,現行既蔡鏡其實已經無乜Planar,神級既蔡多數都係Distagon,ZE85 ZE50,兩支全開都係軟到暈。但同時中幅既80/2.8大部份又係Planar,畫質都好好,我都唔知點解,好亂。

      Sonnar本身係有體積優勢,我都同意ZA55係有d巨型,但我覺得重量已經算係咁。我買ZA55其中一個原因都係因為輕,當初有想過買50cron Rigid,但見兩者重量只差幾十g,最後揀左有AF既ZA。

      講起散景,我個人好唔鍾意ZM50既焦外表現,係好獨突,但唔太岩我,係ZA55我都搵到類似既怪味,不過無ZM50咁明顯。

      其實我覺得咩設計都無所謂,用到就得,ZA55真係一支幾全面既鏡。我覺得短期內Sony都唔會Update FE既50mm,大光圈好可能會留比35mm同85mm。

      刪除

張貼留言

Instagram